虚不受补?进来看看吧。作者:中智YS


中医里,内脏有气又有精,故中医称为内藏,虚,有气虚和精虚两种,气虚久则精必虚,精虚久则气必虚,补只补其精,精易补而气不易补,补气需徐徐日久而养,气乃能回复,精不同,精只要吃补品,加之睡眠就能补回.所以,精虚只要吃些补品,就能补回.气则要加以时日,慢慢回复,如只补精不补气,则五藏争气,得气少之脏,必伤,而更虚.精气皆虚,必先养气,固其气,方能补其精,如先吃补药补精,则五藏争气,得气少之脏必伤.故有虚不受补之说.
 
  “虚不受补”之说,即患者体虚,而不能接受补药之谓也。细析之,体虚有阴、阳、气、血之不同,又五脏均有阴阳,而虚者以肾阴(亦称真阴)不足为主也。肾阴乃人体津液之根本,有濡养脏腑的作用,可影响其他脏腑之阴,所以古人说“一阴虚而诸阴俱虚”也。真阴不足日久可表现为阴虚、血虚、更兼气虚,或阴阳俱虚等复杂证象 。治疗大法虽云“虚则补之”,但温热药均不能接受,药性略温,即感“上火”而出现热象,此热药重伤其阴之故。
  如虚不受补之体,又患虚性肾病,则桂附等温热药不可用(用少量以引火归元者例外),只可用平补、清补之品,如生地、天冬、麦冬、石斛等,缓缓调补之。又患脾胃病虚不受补之体,如人参、党参均不可用,经济条件好者用西洋参,条件差者可用太子参;白术较燥,可用焦白术;扁豆健脾,嫌其空气,改用扁豆花,其他亦多用花,如佛手花、厚朴花、玫瑰花等。四物汤为常用补血名方,但熟地粘腻而滞膈,白芍酸寒而伤胃,川芎易上行头目,故四物汤不可用,而以功兼四物之丹参代之。又鲜药治此类病,更为适宜,如鲜麦冬、鲜生地、鲜芦根、鲜茅根、鲜杷叶、 鲜荷叶、鲜竹叶、鲜藿香、鲜佩兰等,疗效显著,而又气味清香, 患者亦喜服用也。如胃肾阴虚,而现食欲不振,口渴,气逆等症,用鲜石斛以清养胃肾之阴,能立增食欲。又如黄精、玉竹,二药功用近似,能“补中益气,安五脏,益脾胃,润心肺”(《本草从新》),则四季均可用之,而无弊也。
  治慢性病用药之量宜轻,服药见效后,逐渐加大药量,此治病之必然法则。治疗虚不受补之人,更当如此。现过去名家医案之用药量甚轻,而收效理想者可知。如有些慢性病患者,初服药 见效,稍久则效反不著,皆开始即全力以赴,以后无增援余地之弊也。
  以上浅谈,乃先师李稚余老大夫治疗虚不受补患者用药之大略,然患者虚不受补之程度及症情各异,吾人当师其意,而临证灵活用之可也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这么多人都说是虚不受补,难道真是虚不受补吗?实际上并不是虚不受补,而是有着种种的原因。对于这个问题,古人也早有提示,清代名医吴瑭就说过:“俗传虚不受补,便束手无策,以为可告无愧。盖曰非我之不会补,彼不受也。不知虚不受补之症有三:一者湿热盘踞中焦;二者肝木横穿土位;三者前医误用呆腻,闭塞胃气而然。湿热者,宣其湿而即受补;肝木横者,宣肝络,使不克土即受补;误伤胃气者,先和胃气。和胃有阴阳之别、寒热之分:胃阳受伤,和以桔、半(指中药橘红、半夏)之类;胃阴受伤,和以鲜果汁、甘凉之类。”此段话指出虚不受补是由于三个原因,一是因为有湿热阻塞,经宣化湿热后就可以接受补药了;二是因为肝郁克脾,经疏通肝络后,使脾胃功能不被肝气克制,也就可以进补了;三是因为应用呆滞腻胃的药物使得胃气不通,经和胃消滞之后,就容易进补了。当然,临床上所遇到的可引起虚不受补的情况还很多,下面详细说明这个问题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阴虚之人容易虚不受补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人的体质有着很大的不同,所采用的防病治病的手段就应具不同的针对性。中医首先把人分成了不同的体质类型,其中有一种偏于阴虚体质的人最容易虚不受补。因为,阴虚的人是由于体内阴精缺少,相对来讲阳气就显得偏多,阳属热。因此,这种类型的人很容易上火,稍微用点补药,就会上火,所以称之为虚不受补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这里实际上是一个概念搞错了,通常人们所说的补是指的用温补的方法,所用的药也常常是温性的补药。正确的补应包括补阴、补阳、补气、补血等分别不同情况的不同补法,用药也有凉补、温补等不同。同时即使是补阴,或者即使是补阳,仍然有个阴中求阳,阳中求阴的问题。所以,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不别阴阳,开口动手便错。”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比如,临床上遇到一些萎缩性胃炎的患者,服些中药就容易上火,被认为是虚不受补,症状迟迟未能改善。其以往所服方剂用药常常偏于温补,而此类患者脉证中都有一些阴虚的信号,比如体型偏瘦,脉搏较细,口干,眼干,睡眠差等。经仔细辨证后采用和阴兼疏通的中药汤剂,病情就会较快好转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但是,另有一种治法,非常可取,即卢崇汉先生倡行的扶阳理路,按照阳主阴从的关系,阴虚证实际上也存在本质上的阳不足,采用扶阳的方法治疗,只要配伍得当,用法合理,不仅疗效高,还可以引火归元,达到阳生阴长的目的,这种治法,疾病去除得会更快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上所说,虚不受补原因很多,那么,就要去除这些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补,才会比较稳妥。比如阴虚之人,在补的时候,就一定要应用补阴的药物或食物,如百合、山药、莲藕、银耳、黑木耳等,避免应用相反的药物或食物,如鹿茸、海马、海龙、雪莲花、狗肉、牛羊肉等温燥之品。有的阴虚日久也会造成气虚,所以,有时候要用一些补气阴的药物和食物,如西洋参、北沙参、玉竹、山药等。但一定注意配伍理气通阳的药物,以使阳中求阴、阳生阴长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脾虚之人,脾胃功能薄弱,不论吃什么,都要注意限量,不可吃得过多,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。同样的道理,服用补品更要量少,因为补品多为壅滞之品,脾胃以疏通为“补”,以疏通为“用”,故一定要避免服用过多补品,以免起到相反作用。可以服用一些醒脾、健胃、和胃的药物及食品。脾虚实际就是消化吸收能力薄弱,服用助消化药也可以认为是针对消化能力弱的补品。一些健胃消食类的中成药或保健品也可以适当服用,其他还有云苓、白术、陈皮、鸡内金等可以健脾消食;帮助消化的还有山楂、槟榔、荷叶、白萝卜等。另外炖肉时常用的佐料如桂皮、八角、小茴香等都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。但还是那句话,不要过多应用,由于脾胃功能薄弱,量一多就更容易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作用,如因佐料偏热而出现上火症状等。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“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”,这是一个原则。但是对于那些所谓虚不受补的人,能有什么办法吗?办法肯定是有的,还是看你怎么去补。简单说,可以根据你的感觉,如果你的感觉是心烦燥热,你就用偏凉偏静的药物,如麦冬、知母;如果你的感觉是畏寒肢冷,你就用偏温并能疏通肢体的药物,如当归、桂枝;如果你的感觉是乏力倦怠,你就用增长气力的药物,如灵芝、红景天;如果你是失眠头晕,你就用潜镇安神的药物,如珍珠母、牡蛎;如果你是食少便溏,你就用健脾和胃的药物,如陈皮、山药。如果你什么症状都有一点,什么药都想用,那么,你就一定要从很少的量用起,体会你用后的感觉是不是好转,如果有好转,可以逐渐地增加用量,或者使用较长时间;如果用药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好,那么,可能是药不对路,也可能是用量过多,就要调整或减量后再用。当然,最好的办法还是请中医来给你鉴定一下,因为补不对路会补出毛病来。   进补时要做到有的放矢,药到病除,就必须了解熟悉补药的性能。药性就是指补药的药理作用。中药将具有补益性能的药物分为补气(益气)、补血、补阴(养阴)、补阳(助阳)四大类:   1.补气(益气)类:有红参、生晒参、党参、太子参、黄芪、淮山药、黄精、白术、茯苓、刺五加、甘草、大枣、蜂蜜、莲子等,适用于气虚体质。中成药有补中益气丸、归脾丸、十全大补丸、参芪精、北芪精、芪枣冲剂、人参蜂王浆、蜂乳、四君子丸等。其中人参、人参蜂王浆偏补元气;黄芪、党参、太子参等偏补脾肺之气;大枣、山药、莲肉、四君子丸、人参健脾丸、归脾丸、补中益气丸等偏补脾气。   2.补血类:有熟地、当归、何首乌、阿胶、枸杞子、紫河车、桂圆肉、桑椹,以及中成药八珍丸、桂圆膏、桑椹膏、养血归脾丸、人参养荣丸、全鹿丸等,适用于血虚体质。   3.补阴(养阴)类:有西洋参、东洋参、皮尾参、沙参、石斛、枸杞子、鳖甲、龟板、龟胶、天冬、麦冬、百合、女贞子、玉竹、菊花、燕窝、海参、银耳,以及中成药西洋参丸、二冬膏、二至丸、六味地黄丸、左归丸、补肾地黄丸等,适用于阴虚体质。一般来说,养阴药对肺阴虚亦具有补益作用。   4.补阳(助阳)类:有鹿茸、鹿胶、杜仲、附片、肉桂、蛤蚧、冬虫夏草、海狗肾、紫河车、核桃仁等,以及中成药全鹿丸、参鹿卫生丸、龟鹿二仙膏、龟龄集、七宝美髯丹、八仙丸、金匮肾气丸、补肾丸、菟丝子丸、右归丸等,适用于阳虚体质。一般来说,助阳药对肾阳虚皆有补益作用。   弄清药性后,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同样一种药,其产地、品种、炮制方法不同,药性就不一样,药效也有相当的差异。如人参,在补气时也各有所适:别直参(朝鲜参、红参)味甘性温热,能大补元气,宜于体寒肢冷、便溏、舌淡、脉细、脾肾阳虚的体质;生晒参味甘平,大补元气,适用于神疲乏力、气短、懒言、元气虚弱的体质;西洋参(花旗参)味甘微苦性寒,滋阴生津,适宜于口干、咽喉干燥、舌质红、阴虚火旺的虚热体质。临床时也不能不察。

时间:2010-12-23 分类:健康宝典

友荐云推荐

亲,你怎么看?